建材产业网

微信扫一扫

浏览量:22009663

“楼市调控最严省”也松动 “打补丁”政策或逐渐取消?

   2023-12-28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2200
导读

 房地产政策的暖风,也吹拂到了椰影婆娑的琼岛之上。  在各地楼市政策纷纷出现松动后,曾经有着“调控最严省”之称的海南也在发生变化。一则《关于优化调整房地产调控政策有关工作的通知》在海南房地产市场流传多

 房地产政策的暖风,也吹拂到了椰影婆娑的琼岛之上。




  在各地楼市政策纷纷出现松动后,曾经有着“调控最严省”之称的海南也在发生变化。一则《关于优化调整房地产调控政策有关工作的通知》在海南房地产市场流传多日之后,海口率先跟进官宣:虽未放开全域限购,但进行了政策调整支持企业人才购房需求。




  “调控最严省”的松动




  海南省的房地产政策动向之所以如此受关注,是因为其上一轮的楼市调控中的严格手段。




  此前,由于适宜的环境条件,海南吸引了不少以度假、养老为目标的购房者,也使得当地房价水涨船高。




  2018年4月,海南祭出被称为“史上最严”的楼市调控,首开全省限购之先河。“5年社保、5年限售、7成首付”的严厉程度,足可见在楼市过热阶段,海南严防炒房的决心。




  “在上一轮调控中,从省级行政单位来看,最严的非海南莫属。”有业内人士曾如此表示。




  严格的限购政策执行了五年多之后,海南省会海口首先确认了政策的松动。12月20日晚间,“海口发布”微信公众号发布文章称,记者从海口市住建局获悉,为更好满足居民尤其是新落户重点企业、引进人才的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,调整优化部分购房政策。




  政策具体包括:省外户籍人员提供5年以上社保或个税证明可在限购区域内购买一套住房,提供2年以上社保或个税证明可在限购区域外购买一套住房;在海南注册的总部企业,其未落户员工,符合引进人才条件的,可购买一套住房;离异人士购房,按离婚后各方实际拥有的住房套数计算等。




  文章中还提到,房地产研究机构海南锦诚海岛认为,截至2023年11月,海南新注册企业和市场主体已连续45个月排名全国第一,充分证明了海内外投资者对海南自贸港建设的期待和看好。今年1月至11月,海口市新增市场主体138万户,同比增长93%,占全省的86%,新设企业住房购买需求快速增长。此次政策优化调整,将有利于满足重点企业及引进人才的刚性住房需求,有利于重点产业发展,有利于促进海口市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。




  “本次海口对限购政策进行优化,有利于释放更多购房需求,进一步修复当地市场预期,巩固当前市场修复态势。”中指研究院市场研究总监陈文静预计,未来海口仍有望继续优化楼市政策,促进合理住房需求释放。




  “限制企业购房”出现变化




  本次海口的房地产政策变化中,虽然并未如同传言般直接取消全域限购,但也有一条变化颇为引发关注,即“符合条件的企事业单位、社会组织及个体工商户可购买住房”。




  限制企业购房是在市场过热时期,一项对限购政策的重要“打补丁”政策。同样以海口为例,在2018年4月全域限购后,2019年1月,海口市政府下发通知,暂停向企事业单位、社会组织及个体工商户出售商品住宅(经批准的企业人才周转房除外)。




  彼时,各城市的限购政策多数针对个人或家庭,而对于以公司名义买房却鲜有限制。为保障刚性购房需求,防止以企业名义投机炒房,自2018年6月以来,西安、长沙、杭州、上海、深圳等多个热点城市陆续收紧企业购房。




  58安居客研究院院长张波认为,接下来也有可能零星去除原先“打补丁”类政策,例如上海的“离婚追溯”“三价就低”“限制企业购房”等。这类原先控制投机购房的政策,在当下市场形势下也无实际存在的意义,但此类政策的去除不一定会对拉升楼市形成明显影响。




  今年11月,江苏盐城更是发布新政,鼓励和支持企业购买商品住房解决职工住房问题。具体而言,自颁文之日起至2024年2月底,对企业团购10套(含)以上新建商品住房用于解决职工住房的,给予企业所缴纳契税100%购房补助,再对企业按团购新建商品住房所缴纳的房产税每年给予购房补助,期限不高于5年。




  “各地正在取消市场过热时的各类过严政策。”易居研究院研究总监严跃进认为,海口的放松政策具有非常强的信号意义,说明到了年底和明年上半年,各类宽松政策依然会出台,进一步改变市场预期和降低交易成本,充分为房地产市场的企稳向好进一步发力。(


 
(文/小编)
 
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
0相关评论
免责声明
• 
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,作者: 小编。欢迎转载,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:https://www.jccyw.net/news/show.php?itemid=97 。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,请读者仅做参考,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、触犯法律的内容,一经发现,立即删除,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。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,请及时联系我们1111@qq.com。
 
网站首页 | 关于我们| 联系方式| 使用协议| 版权隐私| 网站地图| 排名推广| 广告服务| 网站留言| RSS订阅| 违规举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