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座建筑垃圾处置厂位于走马岭兴工十三路,占地面积约5600平方米。记者走进厂内,看到厂内设置了建筑弃料、装修垃圾2条生产分拣线。
一车又一车建筑垃圾被运到这里,首先进行初步分拣分类,泡沫、塑料、墙布等具备一定可燃性的轻物质垃圾,被集中打包运输至新沟镇垃圾焚烧发电厂;木材及铁钉、油漆桶、不锈钢等金属类垃圾,集中打包另作处置回收;砖石、水泥混凝土砌块则就地加工,被破碎成骨料,再经过厂区机器设备的破碎、分拣等,成为细粒、中粒、大粒沙子等不同粒径的建材原料。
建筑垃圾处置厂生产线正在分拣。
就这样,被“吃”进厂内的建筑垃圾,在被“吐”出厂时,摇身一变成为建筑原材料。
厂长朱志华介绍,以前处理建筑垃圾,大多采取堆砌、填埋等方式。首座建筑垃圾处置厂正式投产运营后,“建筑垃圾资源化”不再是梦想。今年7月,处置厂建成试运营以来,已成功处理多种类型的建筑垃圾,被运来的建筑垃圾超9成获得“再生”,每日产出碎石、细砂约1000吨。
建筑垃圾处置厂生产出的建材原料。
“我们将形成一条‘建筑→建筑废弃物→再生建材→建筑’的零碳低碳循环发展产业链。”朱志华告诉记者。
进厂再造的建筑垃圾,来自全区提档升级的59个垃圾收集点。
“自从有了建筑垃圾房,大家都不再随便堆放,自觉地将垃圾拖到‘小房子’,小区环境干净整洁多了。”美联奥林匹克花园六期居民李奶奶口中的“小房子”,就是小区门口的建筑垃圾临时暂存点。
美联奥林匹克花园六期的建筑垃圾临时暂存点。
美联奥林匹克花园六期是2019年新建小区,装修、改建住户很多,曾经建筑垃圾乱堆乱放是大难题。
“现在楼栋张贴了装修垃圾正规处置信息,我们可以提前预约,直接拖到小区门口的定点位置,非常方便。”从事了二十多年装修业的李东征,正在一户居民家中进行拆除作业,记者在现场看到,拆除后的建筑垃圾主要是木板废料,被统一拖运到小区门口一个约400平方米的建筑垃圾临时暂存点。
“左边是砂石堆放区域,右边是其他大件垃圾堆放区域。”小区物业副经理游伟介绍,暂存点划分了不同类型建筑垃圾的堆放区域,并安排了一位保安监督检查。
区城管综合执法大队队员雍斐表示,以前,许多居民将建筑垃圾堆在楼梯间、小区空地等公共区域,既影响美观,又占用空间,还带来消防安全隐患。
近年来,区城管执法局积极探索为建筑垃圾谋一个“容身之所”,经过走访调研、实地考察、召开居民讨论会等收集意见,选取了59个垃圾收集点作为提档升级示范点,专门设置建筑垃圾临时暂放区,并联合环卫、物业等多单位,实行精细化管理,每个点位明确执法、清运、物业三方管理人员职责,每日定时巡查巡检,确保建筑垃圾日产日清,从源头上进一步规范了建筑垃圾产生、运输和处置行为。